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Curriculum Design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03256
学时/学分:20学时/1学分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非计算机的电类专业的软件类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重点在于将软件基础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应用中,即培养学生软件的实际开发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逐步掌握系统开发的以下相关技术:
(1)熟悉一种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Access、SQL Server)的使用方法。
(2)掌握VB等开发工具的使用和编程。
(3)体会运用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学生应熟练掌握软件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可以应用所学的软件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实际软件开发任务进行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及维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软件开发的常规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本课程的有关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特定的数据库环境(SQL Sever、Access等)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VB、Delphi、Power builder、VC++、C++ builder、Java、ASP、JSP等),针对具体的问题,完成从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到应用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等设计过程,最终实现一个可在特定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规模较小但较为完整的反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系统。因此,在设计中,要求学生应该全面考虑各个设计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一)主要内容
各个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1.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本阶段应该对整个应用情况作全面的、详细的调查,确定特定数据库应用环境下的设计目标,收集该应用环境下针对系统设计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具体处理要求,从而确定用户的需求。用户对数据库的需求包括:
(1)信息需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学生应该根据具体的课题,认真分析有关的要求,确定本设计的信息需求。
(2)处理需求。即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等。学生在设计中应根据具体的课题要求确定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一些基本的功能通常是必须具备的,如用户的管理与维护,基本数据的维护,灵活的信息查询等。系统功能的确定应该充分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
(3)安全性和完整性功能。这是一个需要与用户不断交流才能逐步确定的需求。本课程设计不作具体要求,但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能反映出基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功能。
本阶段的设计结果(即系统需求分析)应该在课程设计报告中进行详细描述,作为本课程设计的验收依据之一。
2.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与用户双方都能理解的形式,设计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采用E-R图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本设计阶段可分为:
●数据抽象。即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抽取出与本课程设计相关的特性。设计局部概念模式。运用E-R图,设计出系统的各个局部ER模型。
●设计全局概念模式。通过对局部ER模型的操作,解决各个ER模型关于对象定义不一致问题,以及对各个ER模型进行合并优化等,最终形成数据库的全局概念模式。
本阶段的设计结果(局部和全局E-R图)应在课程设计报告中进行详细描述,应能反映该设计的正确性。
3.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目的是将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好的E-R图转换成与具体机器上的DBMS(如Access、SQL Server)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在课程设计报告中应该提供本设计阶段的二维关系模式表结构(包含字段名,字段类型等信息,参考网上教学平台实例)。
4.系统的实现与调试
在前面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在特定的环境下,实现系统的开发,是本课程设计最重要的环节。
系统的实现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建立数据库。
例如:在SQL Server 的支持下,利用其SQL企业管理器或直接在SQL查询分析器用SQL 语句完成本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各个数据表的建立,根据需要也可建立相关数据视图和存储过程。也可利用Access建表。
●应用系统的开发。
在开发工具(例如VB)环境下,实现本系统的开发,包括登录对话框的设计,系统主窗体的设计,系统主菜单的设计,各个功能模块对应子窗体的设计(根据需要,可将一些功能模块合并在同一个窗体中)。需要对窗体设计的合理性,如功能的合理性,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层次的合理性。
注意:不能仅用Access完成数据库的查询等简单操作,一定要用前台开发工具(例如VB)。
●系统的运行和调试。
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每个局部模块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保证每个局部功能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最后进行系统的整体测试,以保证满足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课程设计报告中提供相关的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名称、各个数据表的定义,系统主要窗体的说明,以及系统运行的效果图等。
5.总结
每个学生客观地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认真总结。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设计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设计有哪些收获?
●尚存在哪些不足?
(二) 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中,将学生每3-4人分为一个设计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开发工作。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表: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设计进度表
序号 | 课程设计内容 | 时间安排(学时) |
1 | 内容讲解 | 2 |
2 | 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 | 4 |
3 | VB编程 | 6 |
4 | 数据库连接、系统实现、系统测试 | 6 |
5 | 答辩 | 2 |
课时合计 | 20 |
四、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考核时学生按小组一起答辩,每人分别陈述自己工作,并回答老师问题。上交打印版和电子版实践报告各一份。
结合报告和答辩情况给分,成绩评定实行百分制。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王海燕主编,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2.
参考书:
1. 周爱武,汪海威,肖云.数据库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武俊良.Visual Basic课程设计与系统开发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韬.Visual Basic 6.0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执笔人:王海燕
审核人: 程启明
院(部)负责人:王志萍